{SiteName}
首页
年糕市场
年糕种类
年糕功效
年糕做法
年糕成分
年糕吃法

福建风情丨上世纪农耕时期的那些农家生活器

大家好,我是福建本地君,一个致力于传播福建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民生的草根作家,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喜爱与支持。当时间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后,人类的发展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速度。随着高科技产品的发明与应用,有许许多多上世纪农耕时代的产物被渐渐淘汰,这些老物件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很多中老年人却有着满满的回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福建农家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传统的器具。打米机福建在中国的东南方,大米是百姓的主粮。在上世纪,农家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水稻是一个家庭重要的口粮。水稻从插秧、灌溉、收割、晒谷,才算收成,在福建地区水稻一年可以收成两季。稻谷晒干后,就可以打成大米,而这个就是最原始的打米机,最早时候农村没有电,都是靠人力来打米的,因此也会掺杂许多杂质,需要用筛漏再次进行清理。后来通电后,人们对打米机进行改进,加装马达与吹风机,机器背后套上一个长长的布袋,谷糠顺着风都吹进布袋中,人们会把谷糠带回家用来饲养家禽。捣臼这是一个农家常用的设备,在那个没有电力的时代,很多事情都需要使用人力实现。这个捣臼作用很多,在福建地区,常见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给农作物脱壳,即把带壳的农作物放入凹槽,然后使用榔锤将其敲碎后脱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捣糕点的原料,比如把糯米蒸熟了放进去捣烂做成年糕,把番薯蒸熟了放进去捣烂了做番薯饼等等。石磨石磨如今还是比较常见的,以前人们用这个来研磨黄豆、糯米等,通过两块石头间的摩擦,把黄豆糯米变成豆浆米浆。通过黄豆研磨出来的豆浆水合物,是制作豆腐的原料。豆腐浆滤架这是用来过滤豆浆水合物的一个器具,百姓将它悬挂在半空,再将一块方形滤布与架子四角绑定,然后把研磨好的豆浆倒进滤布中,下面用一个大盆器接滤汁。过滤后,豆渣都会被滤网所拦截,而过滤后的豆浆通过加卤水(高浓度盐水)产生豆花,再通过滤网与模板的挤压排水,豆腐就制成了。鱼篓福建是沿海省份,“赶海”是以前家家户户的日常劳作。每当退潮,人们就会在腰间绑上一个鱼篓,争先恐后的前往海滩捡海货,有的人在涨潮前,都会在滩涂上设置陷阱,待退潮后就可以瓮中捉鳖。这个鱼篓是赶海的必备品,老一辈人都有自编鱼篓的手艺,通常使用竹条编制,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透气,让海货存活更久更新鲜;一个是多余的水可以沿着缝隙流出,减轻负重。戽斗戽斗是一种灌溉工具,以前没有水利工程,福建地区的水稻田都需要开沟引水。在以前一片农田的周边都会有一个小池塘,人们通过开沟,把水渠通向自家田里。这个戽斗就是从池塘中盛水的工具。人们在戽斗两侧绑上长绳,然后通过人力一把一把的往灌溉渠中汲水。蓑衣蓑衣,也就是以前的雨衣,它是由一种不易腐烂的草(蓑草)制作的。在那个农耕时代,百姓有干不完的活儿,每天早出晚归只为一口粮。斗笠遮阳,蓑衣挡雨,是以前老百姓农耕生活的写照。除了这些,还有诸如耕田用的犁,夜间使用的木质马桶等等,都是一代人的回忆。写在最后随着时代进步,科技日益发达,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用不上这些老物件,甚至被人所丢弃,然而这些老物件,却无不透露着古人的智慧。福建作为全国发展起步较晚的省份,在许多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这些老物件的踪影,虽然已经被历史所淘汰,但是它对老一辈人来说是一种情怀。#福建#文/福建本地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bishizx.com/hbdd/15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