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鹤壁简介
鹤壁地点
鹤壁市场
鹤壁要闻
鹤壁发展
鹤壁天气
鹤壁旅游
鹤壁信息

安阳一

安阳(一)

安阳

安阳,简称殷、邺,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鹤壁、新乡。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是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截至年安阳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殷墟和中国大运河(永济渠)。

安阳是豫晋冀三省区域性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最南部城市。荣膺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中国书法名城等称号。

安阳辖4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在年前至约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带已经有人类居住,安阳县小南海的小南海洞穴遗址可以证明。该洞穴遗址位于小南海西南的北楼顶山山腰上,坐西朝东,洞口约3米多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曾对洞穴进行发掘。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将此称为“小南海文化”。

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建都于今安阳市内黄县境内,在位78年。

夏朝,据战国时期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夏朝第六个国王胤甲(别名孔甲)即位,建夏都于西河(今安阳汤阴西河)。安阳在古代属卫国之地,明嘉靖《彰德府志·地理》也曾记载:“安阳有西河……今西河属汤,在羑水之南。”正相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载:“传说中的夏,第六次迁都于西河。”

殷商后期,安阳是商都殷墟。商朝频繁迁移都城,据史料记载,商朝一共进行了13次迁都。约公元前年商王盘庚统治时期,都城从“奄”(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迁到“北蒙”(今安阳市殷都区)并改称“殷”。史称“盘庚迁殷”。商朝都城迁殷后,殷成为此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传八代十二王,历时年。前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伐商纣,发动了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殷亡。近代,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件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后母戊鼎)、50多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场等。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于战国。其说有二,《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年),“廉颇攻魏房子,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安阳”一名始见于史册。另《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年),“(王)攻邯郸,不拔,去……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即“安阳”之名是由“宁新中”改。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大致属河内郡和邯郸郡。始置安阳县。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邺,即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市北郊)。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

东汉末年属袁绍势力范围。年,曹操打败袁绍,攻取邺(安阳地区),重建邺城,使邺城成为东汉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年)曹操为魏王,定魏国之都于此;年,曹丕代汉,迁都洛阳,邺仍然陪都,为“五都”之一。此时,今安阳市所辖地区仍分归魏郡(治邺)与河内郡管辖。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十六国时期,仍属魏郡管辖。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年),在邺立相州。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东魏初年,邺成为东魏的都城,安阳县与荡阴县一起并入邺县。武定八年(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北齐统治极为残暴,后于年灭于北周。北周静帝时,杨坚辅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原旧邺县地置灵芝县。

隋朝开皇三年(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开皇十年(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隋大业元年(年),隋炀帝废诸州总管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隋末今滑县一带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年),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年),分天下为十道,相州隶属于河北道。唐天宝元年(年)至乾元元年(年),相州一度改称“邺郡”。安史之乱期间,安阳城又是一个大战场,连年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灾难。宝应元年(年),唐雍王李适讨伐驻相州的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史朝义部将薛嵩(薛仁贵之孙)向唐节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义军,以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镇割据时期,相州属魏博节度使管辖。唐肃宗乾元初,时值安史之乱末期,于魏州、博州置魏博军,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金章宗明昌三年(年),相州升为彰德府,领5县(一说4县)。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明清时期大体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安阳仍为彰德府治所。年改彰德府为安阳县,属河南省豫北道(年改为河北道)。年,道级行政区被废除,安阳县归河南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阳,成立安阳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市为省辖市。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归河南省,仍为省辖市。年,国务院决定把安阳县、林县、浚县、汤阴县、淇县划归安阳市,实行以市带县体制。年2月,河南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濮阳市属的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

建都政权

名称由来

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前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奄”迁来北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覆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东周时期的战国末期。前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在《史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邺城——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总管尉迟迥,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

相州——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仍属相州治理。公元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长按识别







































海南白癜风医院
儿童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bishizx.com/hbjj/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