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认识多年的学姐问我,什么时候出一本书,写写这一年间隔年的经历。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多想,但我思考了一下,如果真出了本书,这腰封上忽悠人的文字大体和上一段类似。自认为经历浅薄、文笔贫乏,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混着豆腐渣。且这“旅行游记”的书从里多我一本不多,少我一本不少,倒是能为一些朋友节省些冤枉钱也算是做了件好事。于是我回答学姐:“写书你就饶了我吧,写篇文章倒是可以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大抵没了出发时的那股锐气。如果你还记得我,那么你肯定还记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叫做“刘康同学的GapYear间隔年的休学决定”。文章第一段引用了百度知道给“间隔年”这个词的定义,仿佛是在给读者普及一下基本知识。这种把自己名字加在标题上的勇气,来源无非是一种自信心的过度膨胀。就像曾经的自己拿着一本GRE红宝书从后门走入自习室,鸟瞰四周大家都在背四级单词,就是这种感觉。当然,很多人分享评论这文章,大概是要看我笑话的,看一年之后这傻逼还敢不敢这么嚣张。不过还真别笑我,我现在可不敢这么嚣张了。虽然觉得自己的经历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一些人,但现在的我更加觉得间隔年大体上是自身的经历和提升而已。所以,这篇文章,请你挑个空余的时间,当做故事来看就成了。如果这篇文章也能有个腰封,那么它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一位搓逼程序猿不想搞学习休学出去玩打了飞机看了海龟玩了插花泡了美女还跑到寺庙里闭门思过的故事”。简洁明了。从头说起。我只记得第一次和我妈说休学这事情的时候,她在厨房做菜。我刚一闭口,她就举着锅铲瞪着我,大斥:“你敢”!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数不清。期间我认识了不少休学的学长和朋友,我也时不时买一些他们在公共媒体上的资料给父母,要不就在餐桌上大谈这个学姐休学去了南极,那个学长休学搭车跑遍了全中国之类。以至于某天,我发现我妈同时加了我的微博和人人,默默地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