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想丰收,跟着气象走”唐全合说,前几天,麦叶有蚜虫病迹象,乡亲说打农药,天气预报说有雨听谁的?老唐大手一挡,拦住了乡亲
“沾了气象服务的大光!”唐全合感慨,“以前种地凭经验、靠感觉,盲目喷药施肥,投入高,效果差”2011年,玉米灌浆时,天气大旱他心急火燎灌溉,没想到,第二天狂风大作,近万亩玉米全部倒伏
精细化监测,预报时间从24小时缩短一半
除了益农社,鹤壁市在362个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大户建立气象服务数据库和区域网;为4万多名党员干部、农技人员和气象员开通农情信息“掌中宝”;气象公共信息直通全市120万名手机用户;借助6000余块气象电子屏,滚动播报天气信息……
对接“无缝隙”——
鹤壁市气象鹤壁市政府采购办局局长张睿光说,气象部门过去是“一把尺子一杆秤,只报风雨和阴晴”,现在是“卫星雷达加电脑,天上地下全知道”以星陆双基项目为引擎,鹤壁率先安装15套第三代农田信息监视系统,九要素农田监视仪、自动土壤水分站、自动雨量站30套,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60个农田小气候观测节点全市8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1700多平方公里农林畜牧区实现“双覆盖”
吃了大亏,老唐信了天气预报第二年,气象局在田里安装卫星遥感器、监视器,为他量身定制气象服务
如何让气象“武器”成为粮食高产好帮手?张睿光说:“从机构、队伍,到设施、产品,‘四直通’服务将气象信息送到了田间地头”
浚县钜桥镇耿屯村益农信息社里,农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负责人李国云说:“农民买块鹤壁市人民医院等级肥皂、买袋化肥,哪怕从门口路过,都喜欢打听天气”
农用天气预报空间区域从县区细化到乡镇,预报时间从24小时缩小到12小时气象预报细化为施肥气象、灌溉气象、防病虫害气象、播种和收获气象、晾晒和储藏气象等气象指导根据不同地域、地貌等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二天,大雨“如约而至”“庆幸没打药,要么全冲跑按每亩省15元计算,合作社流转、托管土地10750亩,节省下16万元!”唐全合说
在中国气象局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记者见到了粮食高产的“法宝”之一——星陆双基
这回,唐全合心服口服,成了气象“铁杆粉丝”、义务宣传员他每天关注气象,成了闻名全国的种粮大户
农户增产增收,创下粮食高产纪录
“武器”高精尖——
“当年秋天,气象局根据玉米的品种、积温,建议鹤壁市山城区政府推迟5天收割在最佳收割时间,万亩玉米平均亩产860公斤,亩均增产50斤,增收50多万元”唐全合说
村村都有气象员,村村都有气象服务站益农信息社是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目前在鹤壁设立520个网点鹤壁气象局主动与益农信息社合作,在每个网点安装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把网点变成了气象服务站
在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水峪新村,记者见到气象信息员张丽霞她的办公室里,一台电脑联通气象网络平台,一个大喇叭通报天气预报信息每天,张丽霞走进村子,在黑板上写下气象信息,发放气象知识普及手册,并收集气象灾害资料、维护气象设备
成果“看得见”——
“星基是天上的卫星遥感,陆基是地上的各种农田传感器”鹤壁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福州说
设施、机构、队伍、产品“四直鹤壁市政府市长信箱通”,将气象信息送到田间地头
鹤壁市委书记魏小东称赞:“气象科技为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撑起‘安全伞’”如今,鹤壁成为全国首批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玉米和小麦先后创下25项全国高产纪录
立夏,河南省鹤壁市麦田里,青苗抽穗,丰收在望聚喜来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唐全合坐在家里,点开手机“星陆双基农情信息客户端”,竟能看到麦地“直播”,查到风速风向、空气湿度
电脑前,王福州轻点鼠标,十几公里外刘寨万亩田出现在画面旁边显示实时风级、温度、墒情数据“田里架设高清摄像头,拍摄画面传到监测平台,坐在实验室,就能查看苗情”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个医院好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