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鹤壁简介
鹤壁地点
鹤壁市场
鹤壁要闻
鹤壁发展
鹤壁天气
鹤壁旅游
鹤壁信息

知道吗淇河边天赉渠是袁世凯决定建的

天赉渠从建成到今天,已有近一个世纪,仍发挥着作用,为民造福。回顾它的历史,可用“曲折而顽强”五个字概括。

天赉渠到底和袁世凯有什么关系?你肯定不知道这段历史???

据年版《浚县志》和《淇河志》记载:民国三年(年),袁世凯原计划修复彰德天平渠(林州境内,建于元代,清代部分渠道毁坏),其幕僚徐世昌认为淇河底坚流清,不易淤垫,灌溉农田更为有利,建议引淇水作渠。袁世凯让徐世昌与通晓水利的谢仲琴(名煊,商丘人)商议,并委托其考察淇河。经实地考察,谢仲琴认为修渠动议可行,于是袁、徐决定于此开渠。

为此,徐世昌、张镇芳(曾任河南都督)各出银元,袁世凯资助4.64万银元,于民国四年(年)春动工兴建,谢仲琴任技术指导,组织施工。后因开支过大,河南省省长田文烈出资相助。

工程未及半,袁世凯、谢仲琴相继去世,谢仲琴之弟谢季继任。民国六年(年)夏,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又过了两年,整个工程基本完工。给渠命名时分别取彰德天平渠之“天”和渠首大赉店之“赉”,名天赉渠。当工程告竣之时,洪水暴发,淇河决口,大部分已建工程被冲毁,几乎前功尽弃。汛期过后,徐世昌与谢季重新筹资整修。

第二年春,天赉渠正式通水。渠成后,特意请王彦宝绘渠图一幅,徐世昌亲自作记,并为《天赉渠图》题名,徐世昌胞弟、书画家徐世刚书碑。

天赉渠修成后,便成立了以谢仲琴长子谢锡成为董事长的管理机构。据张镇芳言,“渠成,获利甚丰。”《河南新志·卷之十一·水利·沟渠·浚县天赉渠》曰:“浚县天赉渠在县城西五十里,民国四年,由徐世昌、袁世凯诸人集股创开。自钜桥镇西北数里大赉店引淇河之水,由东折向东南,至刘寨仍归淇河,长约二十余里。复经该地人民沿渠自开支渠十二道,每年可灌田三百余顷,受利匪浅,人均称便。徐、袁等并派有管理专员,在该镇设立公司,每年用该渠之水灌田者,每亩征收水租钱八百文。该渠闸口坚固,又有公司修理,至今尚无淤塞之处。”

这就完了?No,no,故事还没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天赉渠维修和扩建。其中,年春浚县组织力量对天赉渠改扩建,将两条干渠改为一条,裁弯取直,缩短渠道,提高水面。

改建后,干渠自渠首向东出大赉店村折向东南,经今淇滨区钜桥镇西部至浚县卫贤镇卫贤村西入全丰渠,全长18.3公里,落差3米;支渠9条,斗渠45条;有拦水坝1座、闸4座、路桥18座、启闭机65个、水力站42处、小电站3处等,各种建筑物处,形成了天赉渠灌区。灌区涉及现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钜桥镇,浚县卫贤镇的60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和浚县农科所、国营浚县农场,有效灌溉面积由当初的余公顷增至1.07万公顷,受益总人口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5万人、城镇人口人。

为此,国家补助28万元,自筹55万元,年对渠道和建筑物进行全面维修、加固。

年灌区组织民工人对天赉渠进行整修扩建,加高淇河拦水坝,重修闸门,引水量增至每秒15立方米,并新建千瓦水电站1座,建筑物15座,为此国家补助5.5万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干旱,淇河水源不足,天赉渠灌溉功能减退,仅对建筑物进行维护。上世纪90年代初,鹤壁市新市区开始建设,天赉渠一支渠、二支渠成为城市河道。

年、年和年汛期,渠首拦河坝多处受损。

年汛期过后,鹤壁市投资修建拦河坝,11月4日开工建设,年4月25日竣工。工程由市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浚县分公司承建,新建米,旧坝加高、加固米,砌石护坡米,新建冲刷闸1孔,改建冲刷闸3孔,共动用土石方及混凝土10.4万立方米,总投资万元。

此后,随着新区建设,天赉渠的功能由农田灌溉逐渐变为以城市生态建设和美化市容为主。

(作者单位系鹤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编辑:麦子

来源:鹤壁日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白癜风可以治愈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bishizx.com/hbsc/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