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益民:鹤壁市外国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名师、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市“教学研究与评价”专家。
不少朋友和家长问我,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挠着头,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不清楚他们想问的是如何提高孩子语文考试成绩,还是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如果是想短期内提高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那“捷径”可能只能是加强训练,多做试题。但这样的方法未必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唯一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是阅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行举止。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奠定基础的手段,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行举止是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表现。获得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和语文技能离不开阅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在阅读中逐渐形成。
阅读有没有方法呢?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阅读要“精”精读如何做到“精”呢?首先要精选精读的作品。几千年来,人类创作的作品浩如烟海,能算作精品的,也是汗牛充栋,对于学生,要全部精读这些作品,一是没时间和精力,二也没必要。所以,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阶段读书需要,精选作品。古人就很重视精选精读作品,像《昭明文选》、《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都是古人为学生精选的作品。实际上《诗经》也是孔子为学生精选的精读作品。现在的印刷品这么多,学生应精读哪些作品呢?首先要精读教材,教材是教育专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精选出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面广,是不同方面的代表作品。如何精读教材?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指出,精读教材要做到五个方面: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注意揣摩文章结构;2、认识生字生语,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3、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材都有课后思考题,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要能够用书面形式总结出这些问题;4、吟诵;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重音,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5、参读相关的文章,相关文章主要是类文,与课文文体相同、内容相似或相关的文章。
除了教材以外,还可以选择每个时代和不同国家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来精读。如先秦时期可精读《论语》,汉代可研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和《魏公子列传》等代表性篇目,唐代的当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代表诗篇,宋代苏轼、李清照的代表词作,元代关汉卿的代表剧本,明清小说精读四大名著。国外的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托尔斯泰的《复活》、莫泊桑的短篇代表作、马克?吐温的代表作等。
精读这些作品要注意知识积累和写作结合起来,文言作品可选择有注释和翻译的好的版本(如中华书局的版本),注意文言词语、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诗歌则以背诵为主,小说类读完后要写人物分析和书评。
阅读要广如果说精读解决的是阅读的点与深度的问题的话,那么泛读解决的则是阅读的广度问题。精读虽能让学生较细致深入地阅读一篇(部)作品,但因精读投入精力大,用时长,所以不能使学生的阅读达到量的要求。学生要把精读和泛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泛读面尽可要广,各领域的文章,只要是健康的,都可以读。泛读贵在坚持,每天不求多少,三篇五篇都可,长期坚持,形成阅读习惯,几年下来,阅读量就上去了。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很多,除自己喜爱的精读外,其他的可用泛读方法,尽量多地阅读。报刊杂志也可作为泛读的材料。报刊杂志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坚持阅读,能使学生把握住时代脉搏,跟得上知识的时代更新。阅读报刊杂志可用浏览法,报纸上的多数文章浏览标题即可,其他文章大多可用速读法阅读。可以坚持订阅一两种优秀的、文学性强的杂志,平时放在床头边,茶几上等随手能拿到的地方,方便随时阅读。欧阳修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三上”阅读就是利用一天的边角时间阅读,坚持把一天的边角时间利用起来阅读,阅读时间就有保障了。当然,在泛读时,遇到特别好的作品,也可用精读的方法进一步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
作者:鲍益民
责编:牛宪法
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