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湖北武汉黄陂区29岁的朱先生在楼下散步时不慎被蜈蚣咬伤脚趾,他想起以前看电视剧里白娘子饮雄黄酒的情结,以为雄黄酒“驱妖避邪”,于是喝雄黄酒解毒,却“中毒”更深。
剧照
剧照
专家提醒,喝雄黄酒等同吃砒霜,市民们切勿模仿。
6月8日下午3点多,朱先生穿着拖鞋在楼下的小区里散步,无意中踩到一条软软的东西。还没等反应过来,他就感到右脚拇趾被东西咬了一下,低头一看,一条背部红色,长约10厘米的多足虫从他右脚旁爬过。不一会儿,朱先生就感到被咬伤的地方一阵阵刺痛,伤口周围也变得很红,他觉得那只多足虫很像蜈蚣,又想到以前电视剧里白娘子饮雄黄酒的情结,以为雄黄酒“驱妖避邪”能够解蜈蚣的毒,于是跛着脚走到附近药房,买回10克雄黄兑白酒喝下。
没想到晚饭过后,朱先生伤口红肿更加明显,连整个脚背都变得鲜红,还隐约感觉头有些晕,他这才觉得不对劲,赶紧医院后湖院区求诊。
急诊外科郭清皓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右脚拇趾外侧有两个点状伤痕,再根据朱先生的病情描述,诊断为蜈蚣咬伤。在得知他在家中自行饮用雄黄酒后,郭医生随即进行了洗胃,打破伤风、抗过敏和解毒治疗。1个小时后,朱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脚背和伤口周围的红肿也消失了。
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雄黄是一种中药药材,可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但多为外用,临床上现已很少用。在我国古代民间有雄黄可“杀百毒、辟百邪”的说法,端午节喝雄黄酒的风俗在一些地区仍然盛行。但是,喝雄黄酒反而会中毒。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和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专家提醒艾主任提醒,端午过后气候炎热潮湿,蜈蚣等昆虫活动频繁,被蜈蚣咬伤后,伤者易出现麻木、红肿、疼痛、发热,极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昏迷和休克,建议先用清水冲洗伤口,不要慌乱,以免加速毒素的吸收。如果特别严重就要及时就医。
涨知识
端午节为何要“辟邪解毒”
现代人的节日观较为世俗、喜庆,恐怕很难想到古时许多节日竟都包含了“驱瘟辟邪”的严肃含义。在医学尚不昌明、疾疫肆虐的古代,利用方术乃至仪式来驱瘟逐疫,能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不啻为可喜可贺的盛事。
端午居于五月之始,气候转暖加上梅雨到来,高温湿热伴随蚊蝇孳生,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因而驱瘟一直是端午的重要内容,甚至有观点认为划龙舟的习俗也属于上古的驱瘟仪式之一。
古人更是把端午的“瘟”也对应到五行,认为瘟也分五方五瘟,对于广大民众,把“五毒”的头衔安到具体的五种动物身上,更好理解。依照民间流行的版本,五毒是蛇、壁虎、蜈蚣、蝎、蟾蜍,其中蛇的分布最广、毒性最强,自然成了五毒的代表。端午节和蛇的联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明代以前端午民俗里并无雄黄酒
驱瘟辟邪的另一种方式是服食或佩挂某些药物。
在古人所用的此类药物中,雄黄备受尊崇,但其功能与真正的药理性质并无十分联系,多数出自附会。
雄黄是一种矿物,橘红色,晶体呈有光泽的透明到半透明状,甚富丽,能让人联想到十足赤金和“阳气”。因此从炼丹术风行的南北朝开始,外丹家就把雄黄列为上品:“诸石之中,唯有丹砂、雄黄为上。”“雄黄千岁,化为黄金。服食黄金,命曰真人。”
雄黄晶体
雄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成为端午节的驱邪上品。明代之前端午节驱邪所用的药物,主要是菖蒲、兰和艾。这些芳香草药本身有一定的消毒防疫作用,因而也有了驱瘟能力的附会。《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随后菖蒲和艾的应用已经混同,菖蒲也用来佩挂辟邪,还讲究刻成葫芦形或者人形。艾可以扎成虎形,或者“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或者和菖蒲一样制酒饮用。这两种药草在端午节民俗中的地位一直保留至今,挂蒲剑、做香囊在一些地方还常常可见。
菖蒲图谱
为何早期端午民俗中没有雄黄的位置?因为彼时雄黄产量很低,价格昂贵。韩愈写过:“医饵之药,其物多空青、雄黄诸奇怪物,剂钱至十数万。”正如很多补药如冬虫夏草、铁皮石斛一样,雄黄也是“物以稀为贵”,名声建立在低产量、高价格上。唐宋时期,喝雄黄酒恐怕是一件烧钱的事情,非普通百姓所能消受。
雄黄开采一次,需要相隔数年甚至数十年。如此难得,丹药家还要挑剔产地。陶弘景等诸家皆言,雄黄以武都(今甘肃陇南)者为上,因为战乱频繁,“近来纷扰”,只能用当时称为“新坑”的湖南石门雄黄中的上品来替代,然而一般被视作低端代用品,称其“劣”。但即便是被人看不起的石门雄黄,开采也异常艰难,《水经注》云“凿石深数丈,方见佳黄”。
在郦道元的笔下雄黄用途:祭祀。
到明代,雄黄逐渐有了更多工业用途:
丧葬防虫蚁
泡水喷洒住宅防虫
制作印泥和颜料
制造烟火药等。
在产业需求下,雄黄开采量激增,价格也随之走低,普通人家终于可以把当年炼丹家笔下的神品拿来和菖蒲一样泡酒了。
南北朝时人即认为,雄黄对驱蛇也有效用。《抱朴子》曰:“带雄黄入山林,即不畏蛇。若蛇中人,以少许敷之,登时愈。”这一古老观念,在端午和五毒挂钩的明清又被重提,就有了端午喝雄黄酒可以驱蛇的这一套新说法,这就是白娘子在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一说的背景。
雄黄背后的血泪史
然而,采雄黄直到近现代仍然相当艰险,开采一次需要数百人一起作业,攀缘而下至数百米深处再人工背出,“下井一根绳,车水一根竹,照明一盏灯,采黄一支签,背黄一个篓”,而且毒性极大、矿难频发,“黄气浸渍,毛发伫赤,已复人色。不幸岩崩水溢,牵相与纵窟葬其中”。清代,石门雄黄矿发生两起大塌方,每次死伤近百人。更有甚者,年九澧公司采黄时,强迫矿工加大油灯,引发雄黄大火,毒死烧死矿工人。
更不幸的是,用血汗换来的雄黄,其实只是“微有特异臭气”,许多现代人做过实验,蛇对这种气味并无反应。雄黄加热或燃烧后,确能发出强烈的大蒜样臭味,加上燃烧发烟,能够达到驱蛇效果,但人是和蛇一样会被毒害的,因为雄黄的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砷,前者可引发急慢性中毒,后者就是闻名遐迩的砒霜。
雄黄酒(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雄黄酒加热饮用,相当于服用小剂量砒霜。那么不加热能喝吗?同样不可以,因为天然雄黄矿常含有浮选法无法去除的杂质,包括可溶性砷和砒霜类价态砷,可导致急性中毒。即便是高纯精制雄黄,其中的砷长期摄入体内后具有强致癌作用,也一样是不应服用的。
假如开药店的许宣生活在今天,依照年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雄黄属于生产销售受到国家管制的毒性中药,若许宣随意卖出,临安府食药监局就该找上门来了。
我国目前药用雄黄唯一产地是开采了年的石门矿区,因长期采矿及土法炼砒,周围居民有数千人患砷中毒,其中有很高比例已经转化为癌症,甚至一家七口因癌症辞世,十分惨烈,被媒体称为“毒地”。
湖南石门县鹤山村雄黄矿区,村民因砷中毒,手脚开始长出黑色斑点,最终会溃烂并转为皮肤癌。
雄黄辟邪驱蛇只是古时传说,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本身的毒性并不下于虫蛇。为自己、为他人计,端午节喝雄黄酒都不可取,既有中毒伤身之虞,又有许仙白娘子的爱情悲剧前车之鉴。何不和心爱的人一起做艾虎、剪菖蒲、看龙舟、吃粽子,过一个欢乐祥和的端午节呢?
本期编辑:寒江雪
来源:楚天都市报综合澎湃新闻都市快报网络
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初期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