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原网
郑州黄帝
黄帝(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洛阳玄奘
唐玄奘(年-年),俗名陈祎,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13岁出家,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开封伊尹
伊尹,姓伊,一说名挚,小名阿衡。生于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17世纪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一说今河南杞县,一说今洛阳伊川),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尹是右相之意。约公元前年,他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前年),伊尹逝世,终年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新乡姜太公
姜太公(?——公元前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魏之汲邑姜塬(即今卫辉市太公泉)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谋略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从封而得姓,又称吕尚。根据文献记载,他的名字还有:太公望、周望、吕牙、吕望、师望、姜老等。姜太公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成功地协助周武王指挥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牧野之站,著有《六韬》等。姜太公是中国军事家的始祖。在民间,姜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象征,被尊为“神祖”。反建屋架梁,必用红纸写联:“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白事大吉”,以示平安。
焦作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怀州河内(今沁阳)人,祖父迁居郑州荥阳,李商隐出生于其父做获嘉县令任所。他一生经历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个朝代。是唐诗繁荣发展期的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的诗现存多首,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诗,二是抒情诗,三是爱情诗,对研究晚唐社会历史和诗歌发展诗具有重要价值。传世著作有《樊南文集》、《玉溪生诗集》等。
济源愚公
愚公:“愚公”是传说中的人物,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纪录片大师尤里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拍摄过同名的纪录片。后导演吴家骀以其为蓝本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毛泽东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鸿有名画《愚公移山》传世。
安阳上古颛顼帝
颛顼帝是“五帝”之二,本姓姬,又名颛畜、颛玉,玄帝、黑帝、北方之帝。颛顼是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父亲名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又名女枢)为妻,在若水(今四川省泸水之打冲河)怀孕12个月生下颛顼。因最初建侯国于河南杞县的高阳,故号为高阳氏。12岁时,追随伯父少昊金天氏学习政事,20岁继承金天氏继帝位,迁都于帝丘。
鹤壁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河南鹤壁市淇县云梦山山下王庄村(著名的王庄龙山文化遗址处)。“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其实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
濮阳商鞅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公元前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南阳张衡
张衡(公元78年-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张衡得到了很多荣誉,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通才。一些现代的学者还将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相提并论。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平顶山观音菩萨
观音之乡--河南平顶山观音菩萨,俗名妙善,当地人称三皇姑或三公主。她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出生,在白雀寺出家,在香山寺修成正果,成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白雀寺附近有观音菩萨的三个陵墓(衣冠冢)。香山寺中有一块宋代丞相蔡京书丹的石碑,是观音出身证道的最权威证据。香山宝塔下面葬有观音真身舍利。
许昌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永隆一年),卒于公元(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信阳郑成功
郑成功(年8月27日-年6月23日),又名福松,本名郑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华夏志士,父亲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原籍福建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驻马店李斯
李斯(约前年—前年),李氏,名斯,字通古(先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司马迁著《史记》,设有《李斯列传》,是现今研究李斯事迹的主要史料来源。
商丘孔子
孔子(公元前年9月28日―公元前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周口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漯河许慎
许慎(约58~约年),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许慎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汉文字学家和经学家。他广泛地吸收了两汉古文经学有关文字训诂的研究成果,毕生致力于古汉字的全面整理和阐释,创造性地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系统说解文字的经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草成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年),经修订,于安帝建光元年(年)献给朝廷,从而流传后世。
三门峡杨贵妃
杨贵妃(开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五)(公元年-公元年),名玉环,号太真,蒲州永乐(山西永济)人,祖籍灵宝,少随叔父玄圭迁徒蒲州(在今山西省),跟叔父长大。杨玉环被召入宫时,身着道士服饰,号太真。后来成为唐玄宗之宠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杨玉环起先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之后又进宫成为唐玄宗妃子。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