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历正月初八,注定是肖卫霞老师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天,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与新世纪课程研究院联手举办的高效课堂培训会正式拉开了帷幕。从这一天起,一粒课改的种子,就悄悄在她心中萌发了。
为期五天的培训,她带着满腔的虔诚,聆听了王红顺、杜金山等专家的讲座,终于开始明白,教育是“人学”,而不是“升学”;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课本;教师不是知识的二传手,而是学生求知火焰的点燃者;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有机体”!
是啊,课堂是微国家,是未来社会的母体。课堂昭示未来,是穿越未来的地方。国家未来的兴衰,就寄托在今天我们可以掌控的课堂上——老师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怎样的未来。想到这儿,她觉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是时候改革自己的课堂了!她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君心全付课改路,不达高效誓不休
课改让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从前后排坐变成了对脸坐;老师从“教无定法”变成了按照“五步三查”流程教学;课堂从以老师讲为主变成了以学生自学为主……而变化总会让人感到恐慌。因此,那一段时间,老师们总是在担心,担心学生会对着脸儿说闲话,担心那些知识点老师讲的少了学生会掌握的不牢固,担心……肖卫霞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坚定了老师们犹疑的心。
开学之后,她马上开始组建小组,然后进行小组长的竞选。小组长诞生之后,她指导小组长根据组员成绩和自制力安排合适的位置,小组讨论诞生本组的小组公约及奖惩制度,给各位组员分配相应的任务,让每个组员都有事可做,都能从为组员服务中找到成就感。
接下来,她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小组长效激励机制的文章,认真研读,同时主动和其他班主任交流,制定了自己班级的小组评价机制,并对小组长和组员定期进行培训。于是,肖卫霞老师所带的墨竹班,很快就成为了学校的课改先进班级。墨竹班的学生从一开始的不会自学,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现在,他们不仅自学时专注投入高效,就连展示,都变得成熟起来,比如:寒梅组展示时,会说:“请大家用红笔把这个词语在文章中标出来,并加上一个三角符号表示很重要。”乐学组在让同学们做笔记时,会把易错字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板书出来。
学生能力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连续四次考试,她任教的语文都是全校第一名。墨竹班学生的变化,坚定了老师们课改的决心。每次赛课,听课的老师们都会被墨竹班孩子那种投入的专注、参与的热情、展示的大方所折服。她也因此以校级赛课第一名的成绩,有机会参加县优质课比赛,获得第一名,并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正如肖卫霞所说:“是课改,成就了学生的快乐成长,也成就了老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她并没有被这些问题吓倒,她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她和同事一起,针对小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初中小组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策略的研究》、《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设计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同时,她还坚持用文字记录班级小组初建、组长培训、小组重建的过程,写下了《为组长点个赞》、《小组的重生》等教育日记40多万字。在坚持做课改的基础上,她将自己的做法进行梳理,形成了《小组建设的过程》、《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等讲座,与半坡店一中、王庄三中、高平一小和十三小等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分享,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誓将课改进行到底,课堂不达高效决不罢休,是肖卫霞老师内心深处最真的梦。
语文课堂要高效,学案编制出心裁
作为备课组长,肖卫霞老师深知,导学案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她和老师们一起,在编制导学案的路上摸索着前行。
虽然老师们接受过编制导学案的培训,但短暂的培训并没有完全打开老师们的心门。对于编制导学案,老师们仍然有很多困惑。比如,“知识链接”应该链接些什么?“学一退三”退到哪儿?“学法指导”如何具体有效?肖卫霞老师以某一课的导学案为例,和大家一起反复研讨。比如,对于语文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导学案上仅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学法指导”环节,用最典型的一段话为例,画出节奏,标出重音,用破折号表示需要拖长音的词语,标上升降调。然后再选择一段话,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练习朗读,从而教给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经过一次次的研讨,老师们心中导学案的模型逐渐清晰起来。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觉得,导学案这样编制,语文课简直就变成了习题课,太没有语文味儿了。该怎样突出语文味儿呢?肖卫霞和老师们一次次商讨,最后决定在导学案上添加一个“读学”环节,也就是在每一节课上,都让学生先读课文,或者是放声朗读,或者是跳读、品读,让每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她还引导大家,在设计导学案上的问题时,可以根据课标要求,侧重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来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质。最终,老师们明白了,高效课堂下语文学习有没有语文味儿,关键在于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和对学生的引导。
从最初的编制导学案无从下手,到熟练地编制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再到设计语文学科独特的导学案,实现语文味儿十足的高效课堂,肖卫霞老师带领语文备课组,走过了一条扎扎实实的探索、创新之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两年的课改路,肖卫霞老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而稳健。年,她被评为滑县高效课堂创建先进个人,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
愈是走到课改的深水区,她愈是明白,只有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课改中来,我们的课改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希望能用自己的执着努力,去引领更多的老师投身到课改中去。”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年,在英民中学录播教室,她为前来交流的半坡店一中的老师们,做了题为《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专题报告。
年,她应邀在滑县赵营一中、汝州二中、鹤壁二中、郑州七十七中等学校,对老师们做了小组建设、五步三查课堂流程和导学案编制等培训。
年12月,在王庄三中多媒体教室,她为王庄、万古、瓦岗三个乡镇的老师们,进行了学习小组组建和培训的现场演示,并分享了自己在小组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
能够为有志于课改的老师们做些什么,能够与更多的老师们一起,朝着课改的方向大步前行,能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是她最大的幸福。
回望来路,脚印串串;遥望前方,歌声朗朗。课改路上所有的付出和坚守,都是为了心中对教育、对学生的满腔爱恋。能付出的人是幸福的,能坚守的人是快乐的,在课改的康庄大道上,肖卫霞老师用执着唱响课改的春暖花开,用守望开启学生的生命乐章。
(滑县工业集聚区英民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