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郑培庚金燕翔通讯员王刚阮关利年关将近,拥有30年历史的绍兴市灵芝镇前王村的传统水磨年糕作坊又开始热闹起来,做糕师傅们一大早就在蒸笼散发的层层热气中忙活不停,新老顾客络绎不绝赶来购买。“绍兴人过年都要吃年糕的。这里的手工年糕很劲道,是老底子味道,我每年都要来买上一些。”市民赵大爷说道。“我们的手艺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水磨年糕作坊的王师傅介绍,制作手工年糕需要九道工序,分别是浸米、磨粉、压榨、沥水、搓粉、上蒸、蹭捣、做糕、晾干。其中最关键的是搡年糕。“必须两个人,一人搡,一人手浸冷水,快速地翻炒热米团。待到米团变得发黏,就迅速分成一颗颗粉团,用印糕板印制成一块块年糕。”在绍兴人看来,年糕有着“年年高升”的寓意,制作手工年糕是一项年味十足的仪式。“村里一家搡年糕,全村都会来帮忙。”绍兴市民俗研究者包昌荣表示,过去制作手工年糕,一般妇女浸米、搓粉,男人抡大木锤搡糕团,老人跟孩子用手捏糕……第一锅蒸熟的年糕,会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品出那种劳动后的香甜。炒年糕(图片来源于网络)炉火烤年糕,绍兴话叫“煨年糕”。(图片来源于网络)青菜煮年糕,如果用鸡、鸭汤煮,味道更美。(图片来源于网络)老底子绍兴人喜欢制作年糕,另一个原因是它易于保存。在天寒地冻的冬季,用水浸泡的年糕可以保存一整个春节。需要吃的时候,就取出几块,或用冬雪压过的青菜煮,或用烧饭时的炉火烤,讲究点的人家还会用韭黄、冬笋、猪肉炒年糕。在春节团圆之际,这份热气腾腾地幸福口感能让一家老小乐呵地度过每一个天伦之乐。“一些人家还会将年糕制作成鸡、鸭、鱼、羊、猪等形状,用于祭祀。”包昌荣说道,过去生活条件差,想购买真正的牲畜有难度。于是勤劳、智慧的绍兴人就想出用年糕制作成各种动物形状,来代替祭祀用的三牲、五牲。即便是现在,不少人家还保留着这一习俗。“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大家能保留这种习俗,我觉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包昌荣说。随着木杵在石臼里有节奏的一起一落,手工年糕的销售市场也在氤氲的香气中渐渐发酵、升温。“现在,我们一天能卖出上千斤年糕。”王师傅笑着说道,只要还有力气,他们会一直搡年糕,让每一个绍兴人都能品尝到传统的年味。记者走笔:作为一种极富年味的食品,年糕浸蕴着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着师傅们搡年糕,我就觉得只要努力工作,生活肯定会‘年年高升’。”一位驱车七公里多来买手工年糕的市民说道。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年糕还成为了绍兴一些地区发展经济的金名片。年初,新昌县就开始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推进新昌炒年糕特色产业发展,进而打响了当地传统特色小吃品牌,让农民增加了收入。绍兴市委宣传部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绍兴分社将联合推出“水城绍兴品年味”系列宣传报道,带你了解绍兴风俗、体验纯正年味。本次报道分为“跟着课本品年味”、“乡村年味品过来”、“小师爷这样过大年”三大系列,将在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里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