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华声历史频道将从一处断墙、一处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去探寻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这些看似过去又象是今天的故事让人激动,让人惋惜,让人沉思……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孔子高徒子贡的故里。有“黎阳收,顾九州”美誉。商代称黎,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
历史沿革
浚县历史悠久,远在年前,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初,大禹治水曾到过这里。《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大伾山在浚县城东侧。
商末,浚地称黎,属畿内地。
周初,武王克殷,分殷畿为邶、鄘、卫三国,浚地属卫。“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领浚地。
春秋属晋。
战国周元王元年(公元前年)晋在大山北设邑,称黎。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浚属魏。
秦置郡县,分属东部、河内部和邯郸郡。
西汉高帝年间(公元前——公元前年),始置黎阳县,县治在大伾山东北,属冀州魏都。王莽时改黎阳曰黎蒸。东汉复原名.隶属依旧。
三国时,浚地属魏国。西晋太始二年(年),黎阳县改属司州魏郡。
东晋时,浚地先后属晋、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翟魏、后燕;永和七年(年)置黎阳郡;太元十一年(年)丁零族翟辽据黎阳,十三年(年)在此称大魏天王;太元十四年到二十一年(——年)间,废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年)分汲郡置黎阳郡。东魏太平元年至武定八年(——年)间,置黎州。
北齐天保元年至承光元年(——年)间,废黎州。
北周宣政元年(年)复置黎州。
隋开皇三年(年)罢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开皇十六年置黎州。
唐武德二年(年)置黎州总管府,治所在大伾山北麓,辖4州8县。宋、金、元为浚州。
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县治徙浮丘山东北坡;永乐元年(年),改属北直隶大名府。
清雍正三年(年)改属河南省卫辉府。
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南省河北道。
年3废道设行署,浚县属河南省第三行署(安阳)。
抗日战争时期浚县境内三权鼎立:
年7月国民党河南政府重划政区,浚县属第十三行署;l年2月浚县日伪政府建立,属河南省豫北道;
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
年年6月,国民党河南政府撤销第十二三行署,改属第三行署。
年8月,日伪浚县政府投降。年7月,国民党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
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0月中旬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隶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2年10月平原省撤消,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区。年10月安阳专区撤销,浚县改属安阳市。
年2月又改属鹤壁市。
文化艺术
浚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工艺品久负盛名,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民间泥玩
距今有余年的历史,以种类繁多、造型奇特、风格各异著称,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均有收藏。
石雕石刻
浚县境内分布着大伾山、浮丘山、同山、白寺山、象山、善化山、凤凰山、紫金山、黑山等9座山峰,历史上盛产青石和花斑石。青石结构紧密,没有纹理,硬度适中,宜于抛光,不易风化,是雕刻的上乘石材;花斑石历来以质地细腻,花纹艳丽,光泽如玉,易雕易磨而著称。
工艺制镜
拥有制镜厂近百家,镀镜厂3家,日产镜1万余块,年产值1亿多元,产品远销内蒙、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十多个省市。
泥咕咕
起源于隋末的“泥咕咕”是浚县特产,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泥咕咕分为“泥货”、“烧货”两种,凡是需用嘴吹的泥玩哨,一般都要经过低温烧制后再施彩叫“烧货”。未经烧制晾干的泥塑干后再施彩刷漆为“泥货”。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
浚县古庙会
浚县古庙会历史悠久。明代中期,浮丘山正月会兴起并逐渐发展。清康熙年间,浚县古庙会已颇为兴盛。清末至民国年间延续不衰。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扬其利,抑其弊,扶持改造古庙会,使其在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2年和4年,浚县人民政府曾两次发出发展物资交流大会的通知。8年集市贸易被取消,古庙会一度衰落。年开始恢复,到年逐渐达到原有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庙会被视为“四旧”而加以限制。年初,浚县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取缔浮丘山正月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得以恢复和发展。
浚县社火
浚县社火是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每年的正月初九和元宵节为传统出会日。特别是元宵社火,观者如云,热闹非凡。经过多年的发展,浚县社火玩会在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且独树一帜,是群众文化自娱自乐形式的大展示,是浚县的优秀民间艺术,是古老的宫民歌舞的遗存。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
旅游景点
大伾山
海拔米,因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余处,汉唐古柏余株。历史上,有十几位帝王将相亲临大伾山,千百年来,有王维、范成大、王阳明等二十多位著名诗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名人大家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大伾山的文化品位,并为其赋予了永久的魅力。
大石佛
凿于十六国后赵主石勒时期,距今已有余年历史。依天竺高僧佛图澄之言而凿。东晋大兴二年(年),石勒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疆域辖今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为十六国中疆域最大的国家。佛图澄借助石勒势力,大兴佛寺。
大石佛俗称镇河将军。当时,古黄河流经大伾山之东,水患频仍,为害黎阳甚烈。“凿大石佛以镇河”,迎合了广大人民的宿愿。古时建楼保护,因佛像高于楼,故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堪称奇观。
城隍庙
浚县城隍庙位于城中的浮丘山东麓,北倚古城,东依大伾,西南环以古城墙。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巍巍壮观。明洪武元年(年),以浚县城隍聪正灵祐,诏封为“监察司民城隍聪正灵祐侯”弘治初年,浚县知县洪公重修庙宇。
大运河
大运河浚县段的卫河自浚县新镇镇入境,流经新镇镇、小河镇、黎阳镇、城关镇、屯子镇、王庄乡6个乡镇,贯穿浚县南北,全长71.1公里,由淇河、汤河等多条支流汇集而成。多年前,曹操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在浚县西南部“遏淇水入白沟”,从而使淇河脱离了黄河,流入了它的故道白沟。曹操创修的白沟水运工程为后来隋炀帝开通永济渠打下了基础。
黎阳仓
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 特产美食
义兴蒋烧鸡系县城南街人蒋连成(号老壁)所创,至今已传余载。据《浚县志》记载,义兴蒋烧鸡与道口烧鸡齐名。清顺治年间,蒋连成(号老壁)先生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宫廷烧鸡技术反复改进,使烧鸡的色、香、味、形日臻俱佳,后广销四方。义兴蒋烧鸡料熟离骨,色味俱佳,物美价廉,原与道口义兴张烧鸡齐名,今义兴蒋烧鸡销量仍居全县同行之首。
子馍也叫做石子馍,因在鹅卵石上烘焙制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子馍采用的都是上等面粉,配上油、葱花等制成火烧,然后再加入肉丝放到烧得滚烫的鹅卵石上面炕熟,最后浇入鸡蛋烤熟即可。油酥咸香的火烧,配上丝丝嫩滑的鸡蛋和肉丝,吃上去外焦里嫩。
榆皮饸饹面按一定比例在荞麦面里掺上小米面和榆皮面,是浚县吴庄饸饹面的独特之处。制作时先把榆皮磨成面粉状,加上荞面或白面和匀,然后用木饸饹床榨压,面随孔出,作细条落入水中,煮熟。捞出来再过一遍冷水,盛入碗中,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葱花、油、盐、味精、蒜汁、香油、芥末油、辣椒、豆芽。
吴二锅花生米是浚县传统名吃,它始于清代中后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吴二锅花生米产于黎阳镇寺下头村,系吴好田三代祖传,选用本地大花生及名贵中药,传统生产工艺是先将花生籽用八大料水浸泡腌制,然后捞出晾干,在大铁锅中加入黄河故道的细沙与花生籽同加热翻炒,火候要适中,翻搅按同一个方向,直到花生籽在热沙中如漂浮,里熟皮不脱,晾干后食用。年曾参加广州交易会。
浚县八大碗在浚县,但凡婚丧嫁娶或是招待尊贵客人,多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十个盘、八个碗、两个汤,好吃又好看。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技法。浚县流传许久的八大碗是沿袭满族口味,并结合汉人饮食习惯传承下来。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分为腐乳肉、小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以皮渣、海带、粉条、豆腐为主,经过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
王桥豆腐皮素有“豆腐之乡”的王桥村,早因其制作的豆腐声名鹊起。其豆腐皮的制作更堪称一绝,“四十多斤豆子,仅挑出七八张豆腐皮”,挑制的豆腐皮又薄又筋道,吃起来满口留香,豆味儿十足,成为凉拌菜中的一道佳肴。
角场营元宵亦称汤元,城南3公里素称汤元之乡的角场营生产的元宵为最佳,有多年的制作历史。该村元宵的特点是:个大均匀,皮薄馅多,色泽雪白,起绒头,汤清团糯,味道鲜美,吃到嘴里,松软细腻,香甜可口。每年秋后,外出卖汤元者远至徐州、太原、南京、西安;近至郑州、开封、洛阳、许昌等地。
八仙糖人始于清光绪年间,高促创办的屯子永源商号。以白糖为主料,按照古代八位神像的相貌姿态仿制,成型高达7寸,色泽光亮透明,工艺高超可与塑像媲美。
黎阳贡面起源明代,产于浚县屯子镇席营村,以家庭作坊为主,明朝时,因被明代礼部尚书王越进贡给皇帝,列为宫廷佳品,而得名“贡面”。“贡面”以优质地下水、精磨小麦粉、精盐为原料,运用传统手工艺,经28道工序纯手工精制而成的黎阳贡面,白如雪、细如丝、中空心,堪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传统绝活食品。黎阳贡面的特点是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煮熟后挑入碗中,吃起来不仅口感爽滑,而且格外劲道。
双黄酒起源于隋代,其酿酒原料独特,采用了产于浚县火龙岗的小米和黍米,因生产原料和酒都是黄色,故名双黄。该酒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饮用方法独特,毋须加热或添加其它作料,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国家级金奖、“中国快餐食品博览会食品工业创新奖”金奖,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已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原地区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集中区域,其中遗留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形成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是中原地区十分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遗存众多,而且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雕艺术之乡。浚县凭借超高的历史地位,成为河南七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唯一的一个县。
白殿怎么引起的北京中科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