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环保部长陈吉宁出席了一场中外记者见面会。这个时间节点,离他在年2月27日就任环保部长差不多一年。这不是陈吉宁首次公开面对中外媒体。去年的3月7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从清华大学校长履新环保部尚不足一个月的陈吉宁就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中外记者的“长枪短炮”。“做校长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想学生的事情,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当时,陈吉宁这样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陈吉宁上任之即,正是中国环保面临重重压力之时。但同时,中国的环保问题亦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环保法》在年1月1日开始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将“绿色发展”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先后发布,明确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原则、目标和任务。履新环保部之后,陈吉宁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环保工作已进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全国两会上,陈吉宁在记者会上提及的雾霾治理、土壤污染、“红顶中介”和新《环保法》等问题,正是环保部在过去一年里的工作重点所在。“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陈吉宁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在其强力推动下,环保约谈和督查制度双管齐下,新《环保法》的确长出了牙齿。数据显示,在环保部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去年共对个市开展了综合督查,对31个市进行了约谈,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政府落实责任,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在陈吉宁的领导下,一个已经“装上牙齿”,运作亦更加清晰透明的环保部逐渐显现。“环保部现在是中国政府部门中最开放的部门之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由环保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发“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马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去年的确感到环保部门公开的信息越来越多。”为环保工作定位“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在环保部年春节团拜会上,陈吉宁用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对环保部的工作人员提出勉励。当年的1月28日,他被任命为环保部党组书记。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在对环境保护部进行了专项巡视之后反馈巡视意见。中央第三巡视组组长吉林直言,环保部门存在的问题包括:干部插手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担环评项目牟利,在审批存在腐败和权力寻租等问题。2月12日,也即中央巡视组反馈巡视意见3天之后,陈吉宁主持召开环保部内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巡视整改工作,由陈吉宁担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此后,陈吉宁在多个公开场合均表示:“要彻底解决环评‘红顶中介’问题,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在被正式任命为环保部部长之前,陈吉宁就已经以一名环境专业领域专家的身份与环保部产生了联系。不但其参与调研的课题在环保部经常获奖,还在年被选为第三届中国环境大使,随后又被评选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有评论认为,环保部部长的位置,不啻于一个“火山口”。我国产业经济社会现在还处于发展的爬坡阶段,工业化还在加速进行,城镇化亦在提速。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国家的污染物新增量仍然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污染物排放降下来,难度恐怕是其他国家没有遇到过的。加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环保工作应如何准确定位?年5月28日,在京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上,陈吉宁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这要求我们平衡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行业排放总量和环境准入标准,又要利用环境保护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两者的协调和共赢。”出任环保部部长之后,陈吉宁充分展示出一名专家学者的学术素养。在公开场合发言时,他经常会使用专业的数据模型和理论。在今年2月18日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他就援引了环境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为大家解释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所谓“库兹涅茨曲线”,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增加,而在完成现代化之后,污染物排放量会到达顶峰,并随后出现下降。“大家都关心拐点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个拐点就表示你的努力程度。”陈吉宁说,“大家可以看,我国出现拐点比发达国家要早很多。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是追赶型国家,有后发优势,可以用更好的经验、更好的技术解决我们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宏观治理持续努力付出的结果。”与地方保护主义较量年,环保部最为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约谈督查风暴。过去一年里,环保部直接对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公开约谈,陈吉宁认为“效果还是很明显”;除了公开约谈,还包括对地方进行广泛的环保综合督查,对上百个具体问题挂牌督办。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这些都大大超过往年的力度。梳理环保部发布的消息可以发现,此轮约谈最早开始于年11月,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当时约谈了安阳市政府主要领导。然后是年2月,也就是陈吉宁履新环保部后的第一个月里,沧州、临沂、承德三个城市主要领导被约谈。年3月20日,环保部将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六个督查中心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场督查工作座谈会,是次座谈会上,陈吉宁指示,“环境督查要在严格监管执法上下功夫,在督查压力传导上下功夫,在严肃责任追究上下功夫,在部门区域联动上下功夫”。督查中心是环保部外派的区域督查机构,被认为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固国家与地方环保监察体制链条的有力环节,督查人员相当于特派员。督查中心也常常作为主要角色在“约谈”中出现。年2月25日,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约谈的对象是由“部里定的”,然后委托各督查中心操作。“约谈”被马军称为“中国特色”的环境监督,“不是关起门谈,而是以一种高调的方式、借助社会舆论把压力给到地方”。“环保法不是纸老虎,要有钢牙利齿。”这是陈吉宁的名言。在加强督查力量的同时,环保法的执行力度也是前所未有。截至去年年底,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年增长了34%。去年全国移送行政拘留案件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件。执法成绩单背后,是新领导班子坚持“环境法治”的努力。新《环保法》自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法刚实施的前两个月,各地查处的违法案件并不多。去年3月2日,环保部以新闻通报会的形式,传达了陈吉宁“对新法执行中地方环保部门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予以澄清”,其中分列了八条,逐一驳斥了懈怠执法的理由和一些陈旧观念,指出要严格执行新《环保法》。环保部后来披露了3月、4月的相关数据,各类案件数量和罚款数额大大超过了1月和2月,有的甚至翻了几倍。“查处违法行为增加,行政处罚、行政拘留也有所增加。另外因为雾霾很严重,经常性的检查和夜间巡查的频率也增大。不过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的干涉和保护还是挺多的,一些项目的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更有效的查处,不过总的查处案件和处罚金额则大幅增加。”时代周报记者从山东省某地级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处也得到了局部的印证。临近京津冀且工业密集的山东省,向来是环保部重点北京中科白癫风医院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