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丨11月13日晚上8点,鹤医院急诊室爆出猛料,一个13岁女孩疑因学习成绩差被亲妈打死,医院前就没有了呼吸。14日上午10点,鹤壁贴吧和微博等流出一组女孩被抢救时的图片。随后大河报记者展开调查,警方表示女孩妈妈已被刑拘,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
照片中的孩子叫玉玉(化名),女,13岁。小姑娘躺在急诊室冰冷的救护床上,口鼻插着氧气管,一位护士正在做胸部按压,另一位护士正在给女孩扎针,小女孩儿眼睛上翻,看上去毫无声息。
一位女护士发言声讨:“女孩才十三岁,因为学习不好,亲妈疯狂了,直接打死了,昨晚我同事忙了一夜,气愤不过报警了……”“已经验证,是亲妈,真不是后妈啊!我同事都哭了,我同事给小女孩扶了好几次眼睛,都合不住,睁着眼睛走的,可怜的孩子,希望天堂里没有暴力”。
听到玉玉合不上眼睛地离开这个世界,看看我们自己身边的宝贝,是不是心痛得说不出话来。然而,这样的新闻我们却似曾相识:年12月2日下午,平顶山市8岁的女孩小红(化名)在一次考试中考了92分,不敢回家交差,把同桌的满分试卷改成了自己的名字拿了回家。随后刘某在与小红的老师聊天过程中得知,女儿在用“同学送的”新计算器,在刘某的追问之下,小红说出真相:“偷拿家里的钱买的”。这两件事让刘某恼羞成怒,在用铁丝和拖鞋将女儿持续殴打了20多分钟后,小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监狱中,刘某哭诉说,自打结婚以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整日操劳着家庭的琐事。累了的时候想找个人说话都没机会。加上双方的老人都已80多岁高龄,自己在市区又经营了一个粮油店,日常琐事不但多而且杂,各方面的压力累积在自己的身上,总觉得自己很压抑。“我其实非常疼爱女儿。”刘某说,因为她太希望孩子们将来可以过得比自己好,不会像自己这么不容易,才对最乖巧,最听话的女儿格外严格,当时一时情绪失控,才酿下悲剧。
爱与不爱,来生都不会再相见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给儿子写的一封信曾火爆朋友圈,信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我们爱与不爱,都不会再相见。”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珍惜和我们共聚的时光,但我们又可曾告诉过自己,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自己诞下的这个孩子与我们,都不会再相见。
身为八零后的我,小时候也没少挨妈妈打,主要原因是写作业磨蹭和偷着看电视,但是妈妈有一条有趣的原则曾让我很感动,她曾警告爸爸说:“如果是个男孩子,你可以打,但是女孩子,你就一手指头都不能动!”长大后的我曾笑着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个规矩,妈妈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男人手重。虽然,我一直认为上过山下过乡的妈妈手劲儿一点儿都不小,可我仍然被这句话感动着,而她每次声泪俱下地打我教训我的时候,我都相信,自己真的错得值得一揍。
我常认为,我和妈妈那么亲的感情,也有一部分是打出来的,但不得不承认,在无数次被打的经历中,我也曾恐惧自己是不是会被打残,恐惧过是不是会死在从里面插着的门内(她认为插着门打就能避免有人从外面进来拉架),也曾想过是不是死了就可以不再被这样“羞辱”了。记得一次,被打后的我哭着和妈妈商量:“妈妈,你以后不要再揍我了,我是有自尊心的。”妈妈随即说:“有个屁自尊心!有自尊心还能……”那次被打的原因我忘了,所以还能后面的话,我想不出来了。
其实,作为老师,也作为一个挨打到高中的过来人,我认为在关键性的问题上,打打也不为过,但一定要“打有所值”,不可动辄家法伺候,更不能下手过于狠辣,否则就会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打,是要让孩子记得,而不是记恨,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感到羞愧,而不是让孩子因自己的责罚感到羞辱,一定要在打之前,或是打之后,让孩子认清被打的原因,让ta知道,自己犯的错误不是一件小事。就好像一次,妈妈警告我,不能看电视,如果看了,整栋楼都会起火。我虽然不确定她是不是骗我,但我还是在她离开后偷偷打开了电视。当然,被杀了个回马枪的她逮个正着并狠狠打了一顿。但事后妈妈告诉我,你现在为了看电视不在乎别人家会不会着火,将来会不会为了得到自己一点点小开心而犯下更大的错误?那一次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自私了,真该揍!所以,我就没有说她其实也错了,为什么要撒谎呢?是吧!
爱孩子,需要耐心,更需要技巧。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了解更多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避免原始的惩罚方式,给孩子一个更有爱和尊严的成长空间。中国古人有“七不责”,在这里,我想把它改成“七不打”,希望家长们能多多与孩子展开些友好有效的沟通,少责骂,少动手,不迁怒于孩子,不后悔于未来。因为,来世的ta也许真的不会再和我们相见,为何还不珍惜我们此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呢?
学校简介:“智慧心”是一家运用世界顶尖记忆训练体系和全脑潜能开发理念,帮助学生迅速提升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的专门教育机构。“智慧心记忆培训”是由上海从业八年的教育专家吴清蓉领衔,已成功帮助上万的孩子实现快速记忆、大脑的潜能开发。自创建以来,“智慧心”坚持“开创潜能训练,实现与众共享”的发展使命,以最短的时间,帮助中国一亿个孩子轻松记忆,快乐学习。开设课程:一,超级记忆课(6~18岁)二,思维导图(9~15岁)三,心智教育(6~12岁)四,潜能全脑开发(6~18岁)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