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风云之帝都篇
鹤壁淇滨区曾是商朝国都所在地
陈绍国
《汉书.地理志》载:“朝歌,纣所都。”《水经注·淇水》道:“朝歌城······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朝歌城是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国都,现在鹤壁市淇滨区南部的鹿台遗址就是商朝纣王的国都朝歌城遗址。
鹿台遗址呈现朝歌城轮廓。鹿台遗址,现在位于鹤壁市新市区南部。鹿台遗址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是当年朝歌城的中心地段。千古淇河从鹿台遗址(朝歌城)的西边和南边流过。多年的历史风雨,几乎把商朝国都朝歌城的遗迹扫荡殆尽,但是,不少素有“活化石”之称的地名和村名,以及该地村民祖先的代代口口相传,却记录和传递了朝歌古城的不少信息。鹿台遗址的东边是白寺山,白寺山的北边是象山,南边是同山(以前叫“朝歌山”),是一道天然屏障。鹿台遗址的北部有个村叫北郭庄,这是因为其所在地曾经是朝歌城的北城门即北城郭而得名。
鹿台遗址的东部,有个村叫钜桥,是纣王建设的国家粮库所在地,《竹书纪年》(著于战国时期的史书)和《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商纣王征集的赋税都充实设在鹿台的国家钱库和钜桥的粮库中)。年前,将国家的金库和粮库建设在国都内是合情合理的。
鹿台遗址内的西边有个唐庄,现在存有“明朝嘉靖七年岁次”立的石碑,碑文中明确记载现在的唐庄是“浚以西五十里曰宫堂村”。现在的唐庄,是当年朝歌的“宫堂”所在地,是纣王的后宫即寝宫所在地。既然有后宫,就必然会有前宫,而且前宫距离后宫不会很远,只是因为纣王的王宫毁于战火,在年后的今天难觅踪影了。
在鹿台遗址的北部,有一个村叫姬庄。“姬”,美女也。是纣王王宫舞女、歌女等的歌舞教坊、乐队所在地和居住地。
在鹿台遗址的西边约5公里有一个花窝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纣王时期专门为王室养植花卉的地方。在鹿台遗址的西南约2公里处,有一个村叫古城,以前叫“鹰犬村”,亦名“鹰狗村”,是专门为王宫养鹰和猎犬等狩猎物的地方。在鹿台遗址的东南有紧邻着的王寨、申寨、刘寨三个村,曾经是当年朝歌城纣王的守城军队的驻地。在鹿台遗址的东边,有一个村叫草屯,是纣王军队的草料场。在鹿台遗址的北边约2公路处,有个村叫牛庄,是纣王的养牛和圈牛基地。牛庄的东南有个村叫化皮屯,是纣王设的皮革加工场,是专门为商朝的王宫和军队制做皮革铠甲和马匹鞍具等的地方。
在鹿台遗址内的西南,淇河的北岸边,现在存在有一片百米见方的高地,也是朝歌城的最高处。唐庄的一些老人说,当年朝歌城内的最高建筑摘星台就建在这个高台上,是纣王生前登高赏月和欣赏淇河风景的地方。
在鹿台遗址的北边约3公里处,有个女娲宫庙,是纣王祭拜华夏始祖——女娲的地方。
在鹿台遗址西北约4公里处有一个村叫辛村,“辛村相传是因商朝最后一个帝王名辛,其墓葬于此地,故名辛村。”(《鹤壁郊区文史资料》第一辑页)
鹿台遗址的北边和东边曾经有护城河,护城河因为几千年的自然变迁和当地老百姓平整圡地,河道大部分已经不见流水。但是,纣王当年引淇河水入朝歌城护城河的故道现在在一些地段仍然清晰可见。从淇河东岸的东高村到姬庄和古城村,现在存有两条明显的古代人工河道遗址。三个村中间有一块片地,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大裤衩地”,是因为两条人工古河道像两条裤腿一样遗存在这块土地上。民国初年(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及徐世昌(民国第二届总统)拨款投资和捐款在现在的鹤壁市地段上修建天赉渠。建筑天赉渠为省钱省工,部分渠道也利用了当年朝歌城北部护城河的故道。天賚渠至今还在为灌溉万亩良田发挥着作用。西面在淇河上通“淇水关”(现在的西高村)有一座桥,现在是千古淇河上唯一的一座古石桥。而且,该桥是按照周文王(纣王的姑父)的《易经》理论,利用当地地形,将大桥与当地水、土、路统一设计,建设成了“太极图”形状。鹿台遗址西边淇河西岸边的村叫西高村,以前叫“淇水关”或“高村桥”。西高村人至今仍然为纣王的大将军黄飞虎曾经在此驻守而津津乐道。西高村至今还留存有数段古城墙,西高村的“殷商文化淇水关研究会”认为,这些古代城墙是商代的古城墙。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西高村这个城关古镇保存至今的南城门上,历史上一直将“淇水关”三个大字刻写在城门楼的南面。从地理位置看,淇水关(又称上水关)正是朝歌城西的重要关口,是通往西边和南边城关唯一的通道(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御道”,古代的国道)。宋朝苏辙在《登上水关》诗中写道:“淇水沄沄入禁城,……慰意来看水面平。”(《全宋诗》页)说明了淇河以前是从朝歌城中经过的。
《史记》明确记述了纣王兵败退入朝歌城内,死于鹿台。《史记》载:“······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司马迁《史记》记载说,商墟在“河、淇之间”。古《浚县志》也明确说古朝歌城在“淇县东北”。《浚县志》载:“商墟,即古朝歌城,在今浚县西南,淇县东北。淇水径其西,河水径其东,是为河、淇之间……”(《嘉庆·浚县志》卷十二页)古籍中这里的“河”是“黄河”,黄河以前从浚县城东面流过,鹤壁市新区的“鹿台遗址”(古朝歌城中心地带),在今淇县东北,也在“河、淇之间”,而其它所谓的“朝歌”不在“河、淇之间”。古代的都城,一般都是建设在河流旁边,因为这样有利于人群生存和生活。殷纣王的朝歌城,西面和南面两面临淇河,是商朝晚期都城的最佳选择。而且,鹿台遗址现在广泛存在有自商朝以来,历朝历代遗留的建筑遗迹、生活用具、钱币、武器等等。在鹿台遗址,庄稼地里的古建筑瓦砾随处可见,这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年9月25日将鹿台遗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至年,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考古人员,对鹿台遗址北约2公里处的辛庄墓地的发掘,清理发掘出商代和西周时期墓葬82座,其中,确定有公侯级大墓8座(这其中的一座有可能是殷纣王的墓),车马坑14座,出土了一大批鼎、尊等礼器,大量戈、矛等兵器和陶器等等(《淇滨文史资料》页)。
年,在鹿台遗址西北约5公里处的“刘庄遗址”,国家考古部门发掘了商代的墓葬座!出土了陶器、石器等器物近件,这次发掘被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为“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见年5月9日《鹤壁日报》和鹤壁市博物馆)。年至年,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和国家年这两次大的发掘,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古朝歌(沬邑)当时的繁荣。
综上所述,鹿台遗址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朝歌城轮廓概貌,现在鹤壁市新区的鹿台遗址及附近,就是年前的商朝国都朝歌城遗址。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年9月25日公布“鹿台遗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鹤壁市委、市政府在鹿台遗址兴建朝歌文化公园,并且在公园内建设鹿台博物馆,年建成开放。
作者简介: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作家协会顾问。鹤壁市淇水诗社常务社长,鹤壁市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鹤壁市古朝歌文化研究会会长,鹤壁市殷商文化淇水关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朝歌溯源》、《探秘朝歌》、《蓦然回首》、《晚商朝歌》、《鹤壁是商、卫、赵三朝古都所在地》等书,主编有《淇水诗刊》(1至5集)、《烛光闪闪》、《新区颂》等书。
图文:淇水文苑
编辑:焦海娟
欢迎留下您宝贵的意见,有好的作品也可以投稿给我们哦!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