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假休,有粽子吃,各种开心各种愉悦……但是!
警告你们,今天都别乱送祝福哈,谁敢祝小编端午快乐,小编就跟谁急眼,谁祝你们端午快乐,建议你们也甩他一脸……不是樱花小编脾气不好,而是从端午的源起来看,这一天根本谈不上“快乐”哦~
端午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英语翻译成“DragonBoatFestival”,实际上是“龙舟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民就会迎来这个祛病防疫的节日,它的起源有这些说法:
1、纪念屈原
楚国诗人屈原虽然写了《离骚》、《天问》、《九歌》,文学地位斐然,但遭谗去职、流放投江,如果大家不划着船往江里扔饭团和鸡蛋,估计尸体都被鱼虾吃干净了。
2、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也很惨,据说他身为一个楚国人,助吴伐楚,掘墓鞭尸楚平王,刚过上好日子,就受越国谗言陷害自刎而死,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惹怒夫差,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之中。活脱脱一部前朝甄嬛传,戾气非常重。
《伍子胥殉国图》
3、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孝女,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14岁的小曹娥昼夜沿江号哭了半个多月,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小朋友们千万不要效仿……
4、祭祀部落图腾
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专家推断是百越人。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龙的子孙,生活条件比较恶劣。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
5、避疫驱鬼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人们避讳“端五”,才称之为“端午”。
五毒
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爸不让他妈生下他,认为他会危害父母。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不知道柯镇恶是不是这个典故~)
从先秦以后,五月五日均为不吉之日。在这一天插菖蒲、艾叶,是用来驱鬼的;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用来躲避病疫;粽子的棱角就像是一把刀子,可以将病魔、灾害铲除。
……总之哪一条都不是那么美好。
所以端午节到底要说啥?
因为端午的主要目的是祭祀、祛病、防疫,今天互祝“端午节快乐”就像在清明祝你“清明节快乐”一样,你能乐意么……
对此,万能的专家建议:端午节这天如果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之类的,如“端午祥瑞”、“端午安康”。
怎样才算“好好过节”?
今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吃,需要吃五黄,需要食物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如蛋黄、黄酒、也可以是黄瓜。是指这个季节青黄不接,吃黄色的食物就可以接上了。
二拴,就是要拴葫芦、扫把、五毒图,葫芦代表福、禄,扫把可以将坏的东西扫除,五毒图则可以以毒攻毒。
三采就是采艾蒿,也是为了驱除霉运、不好的东西。
其他的风俗还有: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游百病,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夏天疾病多,端午送一盘粽子,可以代表着安康、吉祥、祥瑞。
用兰草进行沐浴,可以将即将产生的疾病和瘟疫驱走。
老人将五个颜色的绳拴在孩子手腕脚脖,第一场雨出现彩虹时,把五彩线扔进流水中,寓意疾病驱走。
还有挂小辣椒、老虎鞋、孩子头上写上王字,这样可以让孩子不闹,也是为了驱除灾害、瘟疫。
《群婴斗草图》局部,东北人称“勒狗子”
最后节选一段唐代张建封写的《竞渡歌》,看看古人在这一天是怎么high的——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本期小编:妖娆的樱花
综合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推广-------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