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山东教育电视台」
你重视自己的晚餐吗?
和早餐、午餐比
很多人觉得晚餐并没有多么重要
不过,晚餐真的会影响寿命
因为不少疾病都与晚餐有关
晚餐的八种错误吃法
你中招了吗?
一、晚餐吃的太丰盛
吃晚餐后是长长的夜晚,人的活动很少,之后就睡觉了,故消耗的能量很少。晚餐吃的太丰盛,热量过高,比如吃太多的油炸食物、大鱼大肉等,脂肪和蛋白质会加重身体负担。使人发胖或患上脂肪肝,还会影响睡眠。
想要有深度睡眠,晚餐就要少吃一些红肉类食物。蔬菜、粗杂粮等算是晚餐不错的选择。
二、晚餐吃的过饱
晚餐不宜吃得过饱,要在晚上给自己的胃“松”一下,别非要吃到饱,不饿就行了。很多病例显示,中国30岁-50岁的上班族“三高”情况很普遍,原因多是上班族平时工作忙,中餐没时间吃或者吃得偏少,而晚餐又吃得过饱,进而引发“三高”问题。而“三高”问题又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代谢产生能量过度,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三、晚餐吃的过晚
人体排钙高峰期是餐后4小时-5小时,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肠胃消化、囤积热量、影响睡眠,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
在晚上6点-8点之间吃晚餐是比较合适的,最好别晚于8点,这也便于食物的消化,身体也比较舒坦。
如果实在太晚了,或者需要加班晚睡,但又感到饥饿,建议吃一点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鸡蛋羹、热牛奶、淮山粥等,否则会增加胃的负担,容易患胃病,长期下去还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四、晚餐干脆不吃
不吃晚餐的人,晚上的时间几乎都会在饥饿中度过,长久如此,会导致胃部因为饥饿而收缩,同时胃酸持续分泌而没有食物摄入,损伤胃黏膜,很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如果长时间不吃晚饭,因为没有食物刺激,在非消化期间胆汁会在胆囊里长时间聚集,这样胆汁会变稠,容易结晶形成胆囊结石。
糖原和能量物质的摄入也不足,易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反应性增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五、吃太辣的食物
晚上去看麻辣火锅、麻辣香锅、川菜、烤鱼等餐厅,往往发现会有不少食客。
然而,过辣饮食易让肠胃产生灼烧感,不仅可能影响睡眠,而且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干燥等问题。
六、吃太甜的食物
过于甜腻的东西很容易给肠胃消化造成负担。甜品中的糖分很难在休息的状态下分解,进而会转换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
七、吃太黏的食物
汤圆、年糕等不易消化的黏硬食物,以及干煸、干炸、水分很少的干硬食物,进入胃内后,会直接影响胃的工作,让原本能温和进行的消化活动变得异常亢奋,容易导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
八、晚餐喜欢喝浓汤
有些人会觉得晚餐喝点汤不错,热气腾腾的汤不仅能犒劳自己,而且还可以减少食物摄入量。不过,你可千万别选择浓汤,因为它比较油、热量也高,比如肉汤、浓汤煲煮的汤等。
此外,高血压患者不适宜喝太咸的汤,痛风患者不应多喝海鲜汤等动物性食品的汤。
晚餐这样吃,营养又健康
一、几点吃?
建议晚餐和睡觉前间隔至少3个小时,一般而言,最佳的晚餐时间为晚上6点~8点,8点后最好不要进食。这样可以给肠胃足够的消化时间,降低患肠胃疾病的风险。
二、吃什么?
总体来说,就是食物均衡而多样。晚餐需要摄入每日所需能量的约30%左右,应综合考虑各种营养素。食物选择上可以用粗粮代替精细粮食,其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饱腹感强且能量较低,有助于控制晚餐食量。蔬菜水果方面,建议根据早、午餐吃了什么,适当补充其缺乏的营养素,尽量保持营养均衡。
此外,最好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小米、海藻等。色氨酸是人体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它有助于烟酸和血红蛋白的合成,防治糙皮病,增加食欲并且促进睡眠。多吃牛奶、蛋类、动物肝脏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及助眠。
三、怎么做?
谨记7个字:少油少盐少酒精。晚餐尽量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减轻肠胃的负担,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
四、吃多少?
晚餐提倡吃到七分饱即可,所谓七分饱就是胃里还没有觉得胀,没有负担感,食欲已经减弱,习惯性地还想再吃几口。
不同人群的晚餐改进方案
关于晚餐,针对自己的情况,不同人可以采取不同的改善方法。
工作忙的,严防晚餐不定时
尽可能按时抽出时间,吃个简餐,不要将晚饭时间拖得过晚。
想保持身材的,学会营养搭配
我们讲究“晚餐吃少”说的是总量少,而不是种类少。营养学上推荐,每餐都应该有主食、蔬果、蛋奶及肉类,越丰富越好。即便你煮方便面吃,加上一个鸡蛋、一点蔬菜,就会使这一餐变得健康一些。德国营养协会不认同“晚餐吃得越少越好”,提倡每周、每天饮食热量的总体限制。
应酬较多的,先给自己定个规则
并非所有应酬都不可拒绝,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想拒绝。最好能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则,每周应酬不超过两次。在酒桌上,尽可能多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但应控制总量。如此一来,不仅能减轻应酬时的潜在危害,还能弥补普通晚餐食物种类不足的缺点。
老年人,克服食物种类单一化
建议老人做点什锦菜,炒菜时多用几种食材,做粥时多放几种粮食,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食物种类。
增加全家人一起吃晚饭的频率
最近几年,国内外都在推崇“晚餐要全家人一起吃”的观念。这是因为在家吃饭能营造相对放松的就餐环境,更容易实现细嚼慢咽,不易吃多,且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自己准备晚餐也可以在食物品种和质量上有所控制,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
声明
本文来源于CCTV生活圈、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