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多数人都知道炒菜要控油,但是这些“含油大户”我们尽量要避开:
1、地三鲜
这道菜很多家庭都会做,三种食材土豆、茄子和青椒,经过油炸和红烧工序后,味道绵软香浓。茄子中富含的维生素P,有助于帮助降血脂,可经过油炸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几乎完全损失了健康益处。土豆、青椒和茄子中都含有无机盐——钾,但经过高温油炸,会大量丢失。青椒和土豆中本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在油炸后也几乎损失殆尽。
2.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也是超能吸油的一道菜。除热量超标、损失了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外,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3.西红柿炒鸡蛋
多数家庭在做番茄炒蛋时会放两次油:炒鸡蛋放一次;然后捞出鸡蛋,炒番茄时再放一次油。要想让鸡蛋达到略显蓬松的效果,来吸足番茄汁,最少也需25克油。要明显膨大,则需30克~40克油。炒番茄的油,通常也不可能少于10克。这样,炒个番茄炒蛋,加入40克油简直是家常便饭。
4.干锅菜
干锅菜花、干锅藕片、干锅千叶豆腐等,是我们常点的干锅素菜。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
5.烧茄子
茄子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P,有助抗衰老和保护心血管,还富含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可帮助预防老年斑或皮肤色素沉着。但易“吸油”的本性会大大降低其营养价值。
除了上面的炒菜类,以下这些注意也要注意:
6、炒饭类
加入油盐等调味品后,原本只有米香的饭,脂肪含量会大大增加,而餐馆中的炒饭更是“油光满面”。
不过,自己在家做炒饭,烹调油用量可以控制,用平底不粘锅也有利于省油。
7、炒饼炒粉类
炒饼、炒粉、炒年糕跟炒米饭类似,脂肪含量一般在5%~8%左右,相对于原料来说脂肪含量也翻了几十倍。
8、麻花油条类
麻团、麻花、油条这些都是使用油炸工艺制作的主食,整个在油锅里“洗了个澡”,脂肪含量大大提升。
9、油饼
麻酱烧饼、油饼这类食物制作时面团并未经过发酵,如果没有油做出来会很硬。为了口感与质地“双丰收”,都会在里面“包”入很多油。
食物不分好坏,产生什么效果关键在于如何吃。这三个原则可以参考以下:少点细精,多些粗杂,重食材,轻做法,小口吃饭,大口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