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殷建成,男,64年10月出生,江苏江阴人。年12月参加工作,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退休职工,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作家协会会员。90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铁路文艺》《人民铁道》《洛阳日报》《无锡日报》《故事家》《常州日报》《新华日报》等30余家报刊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约26万字。飘香四溢的年糕(散文)文/殷建成“祭灶,年到,吃年糕。”这是昔日老家苏南农村的一句顺口溜。每到过年时,情不自禁想起儿时那飘香四溢年糕,吃到嘴里,满口留香……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进入祭灶,便是小年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碌了,蒸年糕是老家过年的一件最忙碌的事情,腊月二十四,村民便陆续开始做年糕了。吃过午饭,女人们三三两两的一起,提着莦箕,木盆,到小村水井边淘洗糯米,把洗净的糯米拿到村中央一间生产队的瓦房里,统一有男人们舂粉。先把那只舂粉机器放在屋子中间,它由一只大石臼和一根大杵组成,大石臼是用来盛放被舂的糯米,大杵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制成的。杵上配有一根很粗的杠杆,男人站在杆上用身体和脚力来控制杵的升降,才能捣碎糯米。舂糯米的时候,屋里屋外挤满了看热闹的大人和孩子。男人轻巧地搬弄者大杵,把它翘起来,再放下,发出“扑扑扑”的响声。这时,女人们迅速地舀出男人舂好的米粉,然后放到筛子里。不一会儿,细腻均匀的糯米粉便堆放在一起备用。每到蒸年糕时,在小村生产队集体的一间瓦房门口,几个壮劳力先砌好炉灶,再架上一只大铁锅,放上半锅井水(用小河的水,浑浊。蒸出来的年糕颜色泛黄,不好看,也不好吃),用柴火烧开水。女人们忙着把自己舂好的糯米粉和好,放到大蒸笼里蒸。此时,灶膛要烧旺火,等到了30分钟后,改用麦秸秆或水稻杆小火再蒸20分钟。这样,蒸出的年糕香甜可口,没有夹生的味道。我和妹妹及小伙伴们在一旁点鞭炮,玩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年糕熟了”。有人喊了一声,小伙伴们便围到灶台前。女人们掀起蒸笼,把一块又圆又大的年糕倒进一只大木盆,铺上一张塑料布,上面盖上一只蒲包。女人们站在上面来回走动,并用脚踩踏。几分钟后,把塑料布掀开,用刀把冒着热气的年糕切成条状,点上红颜色,这时,年糕蒸熟了。小伙伴们蜂拥而上,挣着要吃年糕,此时,女人不管是谁家的孩子,每人分到一块年糕。我和妹妹不顾烫嘴,狼吞虎咽起来,脸上的米粒也顾不上擦一下。一般人家,蒸一次年糕,要吃到元宵节以后。过年期间,招待客人,少不了要吃年糕。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油炸年糕,把年糕用刀切成薄片,锅里倒入豆油,把年糕放锅里炸一下,两面金黄,撒点白糖,盛到盘里,端到桌子上。拿上一快,吃到嘴里,香酥可口,回味无穷……如今,我离开老家农村,来到中原铁路小站已经38年了,每到年关,总会忆起儿时老家蒸年糕的欢快情景,那份记忆,那份温暖,早已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bishizx.com/hbyw/1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