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
大家都是怎么迎接新年的呢
快和小温去看看
这些地方年味正浓
1
年1月18日,“感受父辈儿时年味”春节民俗活动在箬横镇田后村举行。此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今年吸引了多个家庭参加。小苗写春
小手贴春金鼠闹春在箬横镇田后村文化礼堂里,“小苗写春”“小手贴春”“金鼠闹春”等活动依次上演,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写春联、做手工灯笼、做超轻泥舞龙等具有春节特色的民俗活动。“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一些传统的过年习俗已渐渐淡化,父辈们过年时吃的美食已逐渐远去,新时代的小朋友们连见都没见过,更别提尝了。”田后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朱国兵说。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更传统的年俗文化,箬横镇已连续5年开展“感受父辈儿时年味”活动,让孩子们玩一玩父辈们玩过的游戏,尝一尝父辈们儿时的零嘴。此外,通过这项活动,让更多的“小候鸟”感受到第二故乡旧时的年味年情。“瞧!你知道为什么要包包头送拜岁吗?”“父辈儿时年味都要吃什么?”……来自箬横镇少先队总辅导员陈君英给孩子们讲述了“年”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入迷了。有年俗才有年味,年礼是年俗的一种。拜年时,给长辈或者亲朋递上一份年礼,表达吉祥祝福之意,是传统年俗的标志。在温岭,就有过年“送包头”的习俗。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给朋友送上了伴手礼,收礼者又回赠了寓意吉祥喜庆的中国结。来往之间,是浓浓的祝福!这边,孩子们忙着写春联、贴年画,那边,大人们也不清闲。“年味”活动的重头戏——捣年糕开始啦!参与体验的村民说,干这活,没点力气可不行。用捣锤锤出来的年糕,才有嚼劲。随着“嘭”的一声响,老师傅打开了手中的爆米罐,倒出诱人的炒米。这样的场景,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当天,伴随着鼓风机“呼呼呼”的响声,火红的炉灶上架着一个已经被熏成黑色的爆米罐,老师傅专注地摇着手柄,只待“嘭”的一声,将细小的米粒打成又大又香又脆的炒米。孩子们捧了一大捧,开心地吃着。记忆里的冬天,总少不了街角传来的打炒米“嘭”的一声响,不过是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眷恋。
箬横镇禁毒办现场向孩子们宣传禁毒知识文明出行,从我做起我们亲手包粽子,尝当地特色豆花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小礼物每年的年味活动,我们总是不忘邀请跟我们七巧板结对的那些留守儿童。让他们和父母一起来参加年味活动,让疏远了好久的亲情在活动中亲密融洽。因此舌尖上的年味,更多的是一种情与情之间的触动、感悟!2
1月17日上午,
太平锦屏社区联合社区教育学院,
在锦屏社区文化家园开展
“老少同书幸福联"活动。
来自方城小学的20多位学生与锦屏社区的10多位书法爱好者一起,
挥毫泼墨,为居民书写春联。
得知这么多人来为大家书写春联,
居民们早早就来到
设在社区羽毛球场的书写现场,
挑选自己满意的春联。
蒋福增老人今年83岁了,他从上午9点钟就开始写春联,
一口气写到11点,
为居民写了几十副对联。
尽管手写得很累,
但仍然很开心。
他说参加这样的活动,
自己也变得更年轻、更健朗了。
别看这群孩子年纪小,写起春联来很是有板有眼,
丝毫不输成年人,
孩子们的“生意”同样好。
当天,大家共为居民书写了80多个“福”字,
多副春联。
看到球场上铺满红彤彤的春联,
居民们开心地说:
看着这些春联,
感觉这年更有味道了。
▼我们平台推出积分系统啦
▼
想知道如何赚取吗
扫描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