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到底该是哪般模样的呢?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期望,但是真正的古村落,肯定是你在踏入村中的瞬间,便能感受到的。开村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大涌安堂村即为一例。
走进安堂村,悠悠古韵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古祠堂、古建筑、古朴的村民……百年石板街的两侧,分别伫立着14间祠堂,创造了安堂独有的石板街文化,大量素淡的岭南民居夹道分列,保存着岭南独有的传统建筑工艺。
石板街串起了古韵悠扬
香山的石板路,就如同一道亘古的文脉,延绵贯穿着那些淳朴且庄重的村落。安堂的石板路,也是颇具名气的。这清朝筑起的村道,本东起迎龙里闸门,西至南文牌坊。
那石板路不是一径蜿蜒,而是连接着十数座林氏宗祠、北堡闸门、茶楼、牌坊等建筑。其全长约千余米,主体为三列花岗岩石铺砌而成,与青砖素瓦一色的淡灰。经过多年车轮人迹的碾磨后,现路面已光滑平整,散发着苍然的历史感。
这石板铺织之处,绕作不少七拐八弯的狭道。当中一段,两旁商铺林立,颇具旧味。但那行当却是最寻常不过的种类,像是肠粉店、足金铺、茶楼、饼家、理发铺等,现多半闭门谢客。
不远处,是建于民国年间的广善医局旧址。外围水粉红的贴瓷砖墙上,标示着它如今为东堡老人中心的身份,但院里的建筑仍显别致,也曾见证此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安堂村有大量的古旧民宅,古意犹浓,都有着岭南独有的传统建筑工艺。尤其是那些栩栩如生的灰塑檐雕,寓意吉祥之余,亦颇具精细之美。虽然不少建筑的墙壁都已经斑驳黯淡,但仍可见当年的华美精致的各种雕刻和装饰。
村中古迹遍布,寻找起来一点也不难。因为街巷常以地标建筑或植物命名,譬如大觉寺横巷、北帝庙街、榕树头坊等。大觉寺中曾保留的两套清代十八罗汉像,早年被摧毁,如今供奉的都是新像。百岁坊街路口处的安堂百岁流芳牌坊乃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它最早建于清同治五年,四柱三间通天式的设计,坊上正反面更分别刻有“百岁流芳”、“升平人瑞”等字样。
古祠记录着源远流长
古老的祠堂,是安堂村民们最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村里本有二十多家祠堂,经历动荡年代的洗礼后,现存约十五家。
林为安堂村中大姓,据统计约有九成村民皆为其族人。这林氏一族故事甚多,因而每一家祠堂都有值得考究之处。其中“双桂堂”最为访古探幽者所津津乐道,典型的硬山顶、龙舟脊、素胎瓦当、花鸟木雕,参差的蚝壳山墙,细腻的砖雕石雕陶塑泥塑。门前一双回首凝视的石狮,提醒着为官者勤政爱民。
事实上,现在一些祠堂也另作他用,算是为古老的建筑灌注了新鲜的生活气息,若是后人有心,在使用时妥善保护,亦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转型之道。在篮球场边,旧日的祠堂如今已被改建成武术馆,内设擂台,置有沙包与彩旗,旁边还有健身器材、象棋室与谈心室。
古韵中的鲜活扰攘
古老的安堂村,至今仍鲜活扰攘。它不是青山绿水围绕着的世外桃源,反倒是经年累积的烟火气,散发出一种黏糊糊、油腻腻的亲切感。
前几年去时,看到耆老们在老榕下、祠堂里踱步或栖坐,便自成一种时光悠悠、岁月静好的风韵。不过如今村中迎来了许多外来务工者,那重重叠叠的闸门前、各家院落的石凳上、杂货铺的铁闸里,都飘荡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闲时,他们便三五成群地坐在街角,从事些手工作业帮补家计,又或是噼里啪啦地搓起麻将。
据安堂村《林氏族谱》载,元至正二十六年(年),林玄兴从龙眼都林边边塘村迁居至此,因村建于龙眼田边,且寓意兴旺发达,初名龙兴村。明永乐二十年(年),著名思想家、诗人,新会人陈白沙到此任教,课余遍览山川,见村边明堂浩广,且寓意村民生活安定,改称安堂。年改称朝阳大队,年复称安堂,年分为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年合并,复称今名。
游玩小tips
●驾车路线:从中山城区出发,走南外环,在南外环路立交桥朝大涌/沙溪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大涌支线,沿大涌支线行驶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新濠南路(红木一条街)、经岐涌路、转德政路,经过大涌镇政府,转中新路,到安堂村。
●交通线路:29路、10路,“安堂”站下。
●特色美食:安堂的黑果蔗、毛瓜,叠石藕、榄角等历来有名,此外,也可以尝试大涌的家乡宝鸭、酸甜咕噜肉、晒酱五花肉等特色美食。
●推荐餐厅:大涌与沙溪两地旧时都称隆都。想吃正宗的隆都菜,可以到沙溪大涌交界地的荔苑隆都菜馆。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