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太行深处、洹河水畔,散布着一串静谧而古老的山村,它们有烂漫田野、古屋旧祠,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还有遵循了千百年的习俗,这里的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装载厚重历史的典籍。走进村内,一幅幅桃花源般的生活画卷会徐徐铺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民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句话说得好:“心如明镜台,何处染尘埃”。鹤山区的这些传统村落就是一方未染世俗的净土,是守护心灵的憩息地。朋友,你想抚平心灵的浮躁吗?你想回归自然忆乡愁吗?鹤山区西部山区的古村落可以达您所愿。
鹤山区传统村落系列之九
一个住窑洞的村庄——高洞沟村
窑洞是中国传统民居样式之一,提起窑洞,西北高原上一排排依山而筑,呈阶梯式排列的窑洞建筑群,或许会让你印象深刻,然而,在鹤壁市鹤山区的一个古村落,也保留着住窑洞的习俗。它就是位于鹤山区西部山区的高洞沟村。
高洞沟村全景
高洞沟村中部
高洞沟村西部
西入太行,穿过一个隧道,进入的第一个村庄便是“高洞沟村”。村里人常常自豪地夸说自己的村子是“山后第一村”。
村内石拱桥
农家
村中道路
街巷
寨门
明清古民居
关于高洞沟村名字的由来,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姓高的仙翁在这里开崖凿壁而命名。
高洞沟村房屋以窑洞为主。据高老洞遗址传说和玄武帝庙第一次重修碑记得知,公元年即清朝雍正六年,有个叫李兴旺的人从山外大吕寨村带着三个儿子迁到了这里。之前一百多年间,曾经居住着赵、马、武等姓氏人家。其靠山一带的土石窑洞为这几姓人家所挖,距今已有多年之久。
家谱
石碑
经几代人的整修重建,高洞沟逐步形成了窑中窑、窑上窑、窑上院或凉台的建筑模式,北高南低呈梯形形状,整齐划一,古朴而美观。窑洞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而且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是村民居家之首选。村内家家有窑洞。洞内有土炕、石阶、卡台等,镂空的格子窗,洞外的石磨、石碾等充满了浓郁的农家古老气息。更具特色的是窑外房(石木结构)或房中窑,从外面看是房,实际以窑为主,从窑洞进去可直通房顶,高达十几米,游人无不为之惊赞。
窑洞群
窑洞内景
窑中窑
窑中井
高洞沟村丛林密集,沟岭众多,有三山六岭十八沟之称。且不说险峰大寨山、鸡冠寨等山峰,仅海拔峻峭的车轴寨就会让你流连忘返。
车轴寨,海拔多米,是鹤壁第二山峰。因山的形状从近处看酷似古代战车的车轴而得名。或叫“草帽山”、“穆柯寨”。叫“草帽山”,是因为从远处看,很像一顶“草帽”。叫“穆柯寨”,是因为传说这里是穆桂英父亲当年占山为王的地方。爬车轴寨的路荆棘丛生,比较难走,是探险爱好者的最爱。爬到山顶最高处,向西望,一道道山脊绵延起伏,像山的海浪,最远可以望见太行山主峰。向东望,鹤壁集地区乃至山城区、汤阴地区的工厂、村庄、学校等一览无余,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三教堂石窟位于高洞沟村石庙沟山崖壁上,据考证为宋代开凿。石窟坐西面东,长方形石门,窟外仿木结构装饰,雕有屋顶屋檐。洞内平面呈长方形,阔2.15米,进深2.15米,高1.95米,平顶。洞内正面西壁雕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3尊造像,南壁雕一文官像,北壁雕一武官像,佛、儒、道三教合一。
从三教堂石窟出来,沿着山坡小路向西南山顶拾阶而上,可见一棵高10米左右的五角枫树,当地人俗称石花树。这棵树距今多年,被鹤山区列为二级保护古树。它屹立在巍巍太行山顶,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代表着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太行魂。在当地百姓心中,这棵树已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它已异化成了一棵神树,每当人们从这棵树下经过,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对它默默膜拜。
除此之外,高沟沟村还有穆桂英洞、美丽的太行大草原、玄武岭和宝兽岭、人猩窟窿、时代遗产洹鹤水渠、玄天上帝庙、朝阳渡槽、鹤壁市最长的公路隧道高洞沟隧道等景观,它们不仅景色猗丽迷人,而且故事传说动人,亲爱的朋友们,想不想来此地一游呢?
策划:苏文庆
图文:张付霞
编辑:张静轩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郑华国